“新”肝宝贝 — Biacore助力肝病治疗新靶点发现
肝病是指发生在肝脏的病变,包括乙肝、甲肝、丙肝、肝硬化、脂肪化、肝癌、酒精肝等等多种肝病。作为一个肝病大国,中国慢性肝病患者人数惊人,据相关数据统计,2020年包括慢性肝炎、脂肪肝和肝硬化在内,中国慢性肝病患者人数可能超过4.47亿。
在临床中,很多慢性肝病患者并没有遵医嘱进行正规的治疗,殊不知在潜移默化中肝脏已经产生肝纤维化症状。肝纤维化是指细胞外基质在肝脏组织内过度增生,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一组临床和病理学综合征。凡是各种能造成肝脏慢性损伤的原因,都可以引起肝脏的纤维化。如果损伤因素长期不能去除,肝纤维化的长期持续就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但是否出现肝纤维化就代表宣判“死刑”了呢?其实不然。通过相关研究发现,肝纤维化并不是不可改变的,而是一种可逆的病理过程,是肝病恶化的关键转折点。那么如何把握住这次机会呢?如何抑制肝纤维化呢?所有进行肝病研究的医生、研究人员们都在为之积极努力。
2019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中心医院的刘成研究员团队,在胃肠病和肝脏病学科的顶尖期刊Gut(IF =23.059 )上发布了题为“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DNF) mediates hepatic stellate cell activation via ALK5/Smad signalling”的文章,揭示肝纤维化的重要信号通路,为肝纤维化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靶点。
该团队发现了胶质细胞系来源的神经营养因子(GDNF) 在肝纤维化中,并非通过传统与GDNF家族受体α-1(GFRα-1)及酪氨酸激酶(Ret)结合发挥作用,而是通过与蛋白激活素受体样激酶5( ALK5)结合,随后激活下游Smad信号通路,促进肝星状细胞(HSCs)活化和肝纤维化(图1)。作为分子互作金标准的Biacore,在证明GDNF与ALK5结合的重要环节上起到关键作用。

GDNF是TGFβ超家族成员,由于TGFβ可通过与ALK5结合,随后通过Smad2/3的磷酸化激活下游信号通路,调控靶基因表达,从而介导其对肝细胞的多功能作用。因此,研究人员假设GDNF可能通过ALK5诱导HSCs活化,初步实验验证GDNF对HSCs的激活确实可以被ALK5抑制剂抑制。
为了直接证明ALK5是全新的GDNF受体,该团队通过使用Biacore T200将GDNF固定在CM5传感芯片上,并将ALK5作为分析物进行亲和力/动力学检测。如图2 所示,ALK5与GDNF的结合呈浓度依赖性,表现出快结合-快解离过程,拟合得到GDNF与ALK5结合的KD值为85.47nM。两者的高亲和力直接证明了,ALK5是GDNF的必需受体。在后续的实验中进一步证明,GDNF需要与ALK5结合后,与Ret形成复合体,才能激活Smad2/3和AKT下游信号通路诱导HSCs活化并产生肝纤维化。


除此之外,近年来还有多篇文章在肝癌以及肝病研究中使用Biacore获得了关键结果:
- 东方肝胆医院的王红阳教授使用Biacore揭示4-丙基丁酸(4-PBA)潜在的促肝癌机制;
- 中科院青岛海洋所的孙超岷研究员团队,使用Biacore确定了海洋细菌胞外多糖EPS11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
- 在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联合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使用Biacore发现靶标胱硫氨酸β合酶(CBS)的抑制剂CH004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生长;
- 北大清华联合实验室使用Biacore研制了靶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 (FGF19)的抗体药物G1A8/HS29,对肝癌细胞(HCC)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等等。
作为分子互作的金标准,Biacore在三十多年的沉淀中,为肝病/肝癌机制研究、抑制剂发现、抗体药物发现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持,为人类健康提供了核心助力。
Biacore,
for a better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