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肝炎不容等待,Biacore始终陪伴左右

6 月 24, 2022

首页 > Biacore > 知识资源中心 > 医学 > 消化系统疾病 > 消除肝炎不容等待,Biacore始终陪伴左右
7月28日,又将迎来世界肝炎日。2021年,世卫组织(WHO)以“Hepatitis can’t wait”为主题庆祝世界肝炎日,呼吁各国共同努力,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这一公共卫生威胁。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目前已被公认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分别写作HAV、HBV、HCV、HDV、HEV,除乙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外,其余均为RNA病毒。WHO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有超过 3.54 亿人患有慢性肝炎;尽管现在已有有效的HAV、HBV疫苗,但每天仍新增近万例的肝炎感染,每年有超过 140 万人死于晚期肝病和肝癌。我国是世界范围内的肝炎大国,其中仅乙肝和丙肝感染者就高达1亿人。因此,高效、特异的药物研制尤为迫切,消除肝炎不容等待。

近年来,中国科学家在抗多种肝炎病毒(HAV、HBV、HCV、HDV、HEV)药物的设计与发现中硕果累累,为全人类的健康贡献非凡。Biacore作为分子互作的“金标准”,已助力近五万篇文章的发表与上百款药物的上市,在肝炎药物的研究中,Biacore同样表现出色!接下来,小编带大家赏析几篇Biacore与肝炎药物设计和发现的故事。

图1 世卫组织提出“消除肝炎不容等待”的口号

01

甲型肝炎HAV:保守抗原表位的发现与高效抑制剂的合理设计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四川大学等单位合作在《Plos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neutralization of hepatitis A virus informs a rational design of highly potent inhibitor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甲型肝炎病毒只有一个保守的抗原表位,基于该抗原表位,他们发现一种用于头颈部癌症治疗药物golvatinib可以作为治疗甲型肝炎病毒感染药物开发的先导化合物。

科研人员筛选分离得到了4个HAV中和性抗体(F4, F6, F7和F9),加上先前实验获得的中和性抗体R10,至此获得了5个中和性抗体。然后使用Biacore,检测HAV全颗粒与5个中和抗体的亲和力KD和动力学(Ka和kd)(图2)。结果显示,5个中和性抗体(F4, F6, F7, F9和R10)与HAV均能结合,并且亲和力均高达nM级别,分别为5.14 nM, 2.19 nM, 7.10 nM, 7.18 nM和8.13 nM。

图2 Biacore实验证明,5个中和性抗体(F4, F6, F7, F9和R10)与HAV全颗粒均能结合
为了进一步了解5个中和性抗体识别HAV的相同表位还是不同表位,科研人员使用Biacore进行了表位分析(Epitope binning)(图3)。结果显示,R10 的结合阻止了其他 4 个中和性抗体与 HAV 的结合,表明这 5 个中和性抗体结合在HAV的同一块表位,该数据与高分辨率冷冻电子显微镜 (cryo-EM) 结构结果高度一致,这表明 HAV 的这个抗原表位可作为药物设计的主要目标。基于该保守抗原表位,科研人员进行了计算机虚拟筛选,从 DrugBank 数据库中成功鉴定了一种名为golvatinib的潜在抑制剂。体外测定证实了其阻断病毒感染的能力并揭示了其中和机制。该方法可用于设计治疗小核糖核酸病毒感染的有效药物。
图3 Biacore实验证明,5个中和性抗体(F4, F6, F7, F9和R10)的表位相同

02

乙型肝炎HBV:基于疫苗诱导的治疗性抗体药发现

厦门大学在《Antibody Therapeutics》上发表了题为“Novel monkey mAbs induced by a therapeutic vaccine targeting the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effectively suppress hepatitis B virus in mice”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HBV疫苗诱导的单克隆抗体(hu1-23 和 hu3-23)可有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是具有伟大前景的乙型肝炎治疗性候选药物。并且,该研究也为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科研人员从接种CR-T3-SEQ13 (HBsAg aa 113-135) 疫苗的食蟹猴中分离出多个anti-HBsAg的单克隆抗体,其中C1-23和C3-23显示出最好的HBsAg 清除率和病毒抑制功效。进一步对C1-23和C3-23进行人源化改造,分别命名为hu1-23和hu3-23。使用Biacore,对二者与HBsAg的亲和力KD检测,结果显示亲和力均在nM级别,分别为1.06 nM和1.12 nM(图4)。

图4 Biacore实验证明,hu1-23和hu3-23与HBsAg的亲和力均在nM级别

03

乙型肝炎HBV:基于phage display的治疗性抗体药发现

复旦大学、普陀中心医院等单位合作在《Mabs》上发表了题为“A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small envelope protein of hepatitis B virus with potent neutralization effect”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利用phage display和Biacore相结合的方法,找了能够特异性结合HBV小包膜蛋白(S)的单克隆抗体G12,并且该抗体能够显著降低小鼠的血清 HBsAg 滴度,具有潜在治疗效果。

科研人员通过phage display筛选到了HBFab12和HBFab21,据此构建为IgG1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G12和G21。为进一步验证两个单克隆抗体与HBV小包膜蛋白(S)的结合情况,科研人员使用Biacore,对其亲和力KD和动力学(Ka和kd)进行检测,结果显示G12和G21与抗原的亲和力均在nM级别,分别为7.56 nM和8.04 nM(图5)。在 HBV 持续存在的转基因小鼠模型中,单次腹腔注射 G12 显着降低了所有 7 只小鼠的血清 HBsAg 滴度,表明G12是治疗乙型肝炎的潜在候选药物。

图5 Biacore实验证明,G12和G21与HBV小包膜蛋白(S)的亲和力均在nM级别

04

丙型肝炎HCV:新型强效NS5B 聚合酶抑制剂的发现

南开大学、天津市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在《Plos One》上发表了题为“Discovery of Novel Hepatitis C Virus NS5B Polymerase Inhibitors by Combining Random Forest, Multiple e-Pharmacophore Modeling and Docking”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利用虚拟筛选和Biacore相结合的方法,找到了5 个潜在的HCV NS5B 聚合酶抑制剂供进一步优化和开发,作为治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药物开发的先导化合物。

科研人员采用基于随机森林 (RB-VS)、电子药效团 (PB-VS) 和对接 (DB-VS) 的虚拟筛选方法,筛选 InterBioScreen 数据库,最终获得了5个潜在的靶向HCV NS5B 聚合酶的化合物。为验证虚拟筛选得到的化合物是否与NS5B结合以及亲和力KD数据,研究人员使用Biacore进一步验证,结果显示,各化合物与NS5B的结合均在μM 级别(KD = 4.67–123.1 μM),其中N2与NS5B的结合最强(图6),与抗病毒活性的结果一致(EC50)。另外,所有化合物均能抑制 HCV NS5B 聚合酶的活性(IC50),并且除了N2显示出较弱的细胞毒性,其他均无细胞毒性(CC50 > 100 μM)。至此,找到了5 个潜在的HCV NS5B 聚合酶抑制剂供进一步优化和开发,作为治疗HCV感染药物开发的先导化合物。

图6 Biacore实验证明,化合物与NS5B的结合均在μM 级别

05

丁型肝炎HDV和乙型肝炎HBV:

清华大学、NIBS、北京大学等单位合作在《eLife》上发表了题为“A potent human neutralizing antibody Fc-dependently reduces established HBV infection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了一种有效的靶向 preS1的中和抗体 ,一方面可以阻止乙型肝炎HBV和丁型肝炎HDV的感染,同时又能通过与FcγRs的结合,杀死已经入侵的HBV病毒,从而为 HBV 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抗体-Fc 依赖性策略。

科研人员从噬菌体文库中鉴定了六个抗 preS1抗体,进一步实验表明,其中抗体2H5-A14 通过结合preS1 ,抑制其与 NTCP 的结合,从而阻止乙型肝炎HBV和丁型肝炎HDV的感染。为了进一步验证 2H5-A14 的 ADCC 活性,科研人员使用Biacore,检测了抗体2H5-A14与FcγRs受体的结合情况,结果显示2H5-A14与FcγRs受体均能结合(图7),表明中和性抗体2H5-A14 可以通过Fc-FcγR互作依赖的效应功能(如ADCC)杀死靶细胞。

图7 Biacore实验证明,2H5-A14与FcγRs受体均能结合
由此可见,Biacore广泛应用于各型肝炎病毒药物的研究,在肝炎病毒药物研究的道路上,始终有Biacore相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多种肝炎特效药将陆续上市,造福数以亿计的患者。

自 1990 年上市至今,Biacore作为唯一被中美日药典收录的分子互作检测“金标准”,已广泛应用到基础科研与药物开发的多个领域。截至目前,借助 Biacore 累计发表的文章已近50000 篇,超过百种的已上市药物的研发、申报、生产过程中也均有 Biacore 的身影。相信有了Biacore助力“产学研”,未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药物从研发走向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