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治疗的新曙光 ——Biacore在胰腺癌疾病机理研究与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癌症患者的整体生存率已经普遍提高,但也有例外,那便是胰腺癌。绝大部分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本年内死亡,是所有癌症中生存率最差、死亡率最高的,被称为「癌中之王」。2020 年 Science 十大医学研究与发现之一,便是关于胰腺癌治疗的新曙光。在胰腺癌疾病机理研究与药物开发中,Biacore 分子互作从天然产物、多糖类抑制剂到细胞治疗 CAR-T,应用广泛。
Image
01. 天然产物多糖抑制剂
RN1 结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 Gal-3,阻碍它们的相互作用,并下调 ERK 激酶的磷酸化和转录因子 Gal-3、Runx1 的表达。RN1 还结合骨形成蛋白受体(BMPR1A 和 BMPR2),阻碍 Gal-3 与 BMPR 的结合。RN1 作为一个新型的 Gal-3 抑制剂,可以作为人 PDAC 治疗的潜在候选药物。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者首先通过 Biacore 实验证实了 Gal-3 与 EGFR 的结合(图 1a),亲和力 7.8 μM。此外,将不同浓度的 RN1 和 50 μg/mL 的 Gal-3 混合进样,发现响应值与 RN1 的浓度呈负相关(图 1b),说明 RN1 阻碍了 Gal-3 与 EGFR 的结合。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个竞争关系,用 Biacore 检测了 RN1 和 EGFR 的相互作用(图 1c),亲和力为 4.8 μM,且响应值不超过 20RU,佐证了竞争实验中响应值与 RN1 浓度的负相关性,就是由于 RN1 竞争掉了原本结合 EGFR 的 Gal-3。之后的细胞实验结果也与 Biacore 分子互作实验结果吻合。
图 1
此外,有报道一些膜受体能与 Gal-3 相互作用,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所以作者进一步研究了 Gal-3 与骨形成蛋白受体(BMPR)的相互作用。当使用 Biacore 分析 RN1、Gal-3、BMPR 之间的关系时,研究者发现 Gal-3 能很强地结合 BMPR1A 和 BMPR2(图 2f)。更进一步,RN1 能通过与 BMPR1A/BMPR2 的互作,有效地阻碍 Gal-3 与 BMPR1A/BMPR2 的结合(图 2 g,2 h)。RN1 和 Gal-3 与 BMPR 的关系与 EGFR 十分类似,之后的细胞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
图 2
结合后续的实验,研究者最终提出了一个 Gal-3 的胰腺癌调控模型及 RN1 在通路中的作用(图 3),文章发表于 2017 年的 Oncogene 上。
图 3
2019 年,丁侃教授课题组再接再厉,在 Carbohydrate Polymers 上发表文章,从红花中提取的阿拉伯半乳聚糖 HH1-1,有抗胰腺癌的活性。HH1-1 可以结合 Gal-3 并抑制其表达。HH1-1 可以降低 Gal-3 与 EGFR 的亲和力 200 倍以上。
首先,研究者通过 Biacore 实验发现,HH1-1 不能结合 Gal-1 和 Gal-7,但是能特异性地结合 Gal-3,亲和力为 4.2 μM(图 4C)。Biacore 实验表明,HH1-1 不能结合 EGFR,而 Gal-3 与 EGFR 能很强地结合,亲和力为 0.13 μM(图 4 G,4 H)。而当 HH1-1、EGFR 和 Gal-3 同时存在时,EGFR 与 Gal-3 的相互作用被严重影响,亲和力降至 33 μM(图 4I,4J)。EGFR 与 Gal-3 的结合在 HH1-1 的影响下降低了 200 多倍。
图 4
02. 当胰腺癌遇到细胞治疗
2017 年上海肿瘤研究所李宗海教授课题组在 Protein & Cell 上发表文章:在病人来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PDX model)中,抗间皮素的 CAR-T 细胞能对胰腺癌细胞产生有效的生长抑制。
抗间皮素的 CAR-T 细胞的获得,首先需要开发全人源抗间皮素抗体。作者通过噬菌体展示及细胞实验,得到 P1A6E 与 P3F2 两株抗体。然后,通过 Biacore 测定 P1A6E 和 P3F2(IgG 和 scFv-Fc 形式)与间皮素的亲和力与动力学。作者在 CM5 芯片上偶联 anti-human Fc antibody(BR100839)作为捕获分子,分别捕获 100RU 的不同抗体,进样间皮素浓度梯度,最后用 3M MgCl2 完成再生。反复捕获反复使用,一块芯片可完成上百对互作。最终结果如图 5 与表 1 所示,抗体-间皮素亲和力的准确测量,为之后 CAR-T 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 5
表 1
自 1990 年上市至今,Biacore 已经成为分子互作检测的「金标准」,并成功助力基础科研与药物开发的多个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截至目前,借助 Biacore 累计发表的文章已突破 40,000 篇,超过 80% 的已上市的抗体药物的研发、申报、生产过程中也均有 Biacore 的身影。
此外,Biacore 可检测样品的范围十分宽泛,除了常规的蛋白、多肽、抗原、抗体、核酸、有机小分子之外,分子量超高的蛋白复合体、多糖、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甚至完整的细胞、细菌、病毒等也同样能够检测,并给出漂亮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