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的选择:HIV疫苗研发原来靠它
随着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揭晓,再次将mRNA技术推到了聚光灯下。获奖者之一,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德鲁·韦斯曼 (Drew Weissman) 一直专注于RNA和先天免疫系统生物学的研究,除了大家都熟知的新冠mRNA疫苗的研发,Drew Weissman在HIV的基础研究,以及HIV包膜免疫原的开发中也有许多科研成果。而在这一系列的文章中我们都看到了一个共同的身影,就是经典的分子互作技术Biacore。 2022年在Cell reports上发表的题为“mRNA-encoded HIV-1 Env trimer...
向HIV说拜拜:Biacore助力艾滋病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让疟疾无所遁形,共创无疟新世界
一说到疟疾,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这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受感染的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给人类。虽然我国在抗疟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疟疾作为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全球范围内还在威胁着人类健康。科研工作者一直在寻找新的病媒控制方法、诊断试剂和抗疟药物等,希望加快全球抗击疟疾的步伐,共创无疟世界。 在疟疾的相关研究中,Biacore...
于无声处,Biacore铸建猴痘病毒防护盾牌
五月份出现的猴痘疫情,成为继新冠疫情之后又一公共卫生安全焦点。截止目前,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猴痘疫情,并出现人际传播的现象,这让人不禁担心,世界会不会再次出现类似天花疫情的危险? 作为天花病毒的近亲,猴痘与天花同属正痘病毒属。人类感染猴痘病毒后,临床症状与天花相似,但病情较轻。通过疫苗接种,1980年天花被彻底消灭,而此时的分子生物学处于萌芽期,加之痘病毒疫情又处于偶发、小范围状态,因此,痘病毒研究领域一直处于浅显且沉寂的状态。直到2001年,美国发生的生化恐怖袭击让痘病毒领域再次成为热点,科研界借助Biacore...
如何助力破解恶性疟原虫与宿主共进化的博弈机制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经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的虫媒传染病。据WHO统计,2019年全球有2.29亿病例,死亡人数高达40.9万。其感染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贫血等临床症状,严重时导致死亡,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目前发现有六种疟原虫可致人类疾病,其中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是致死性最高、造成恶性疟疾的致病疟原虫。 2021年8月24日,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团队在Cell Report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malarial para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