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总结:2021 Biacore 精彩内容大合集
时光荏苒,不平凡的2021即将步入尾声。在过去一年里,德尔塔、拉姆达、奥密克戎……新冠病毒就像科幻片里的怪兽,总是出其不意地放个变异大招,迫使我们时刻保持警戒,投入这场不断“升级打怪”的战役。在中国疫苗企业快速高效研发出多款疫苗和国家不惜一切代价全面推行新冠疫苗免费接种的大背景下,目前我国新冠疫苗完成两剂接种者接种率高达80%,为建立群体免疫打下了基础。
对于新冠病毒,不仅仅要预防,治疗也至关重要。从新冠入侵机制的揭示(清华大学),到新冠病毒单克隆中和抗体的分离与验证(清华大学、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和腾盛博药合作),再到2021年12月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批准腾盛华创医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注射液(BRII-196)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BRII-198)注册申请。在中央和地方大力推行“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和“产学研”相结合的大背景下,大学、医院和药企精诚合作,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中国就迎来了首款新冠病毒中和抗体治疗药物!
而Biacore,作为“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最佳拍档,在过去的2021年,既助力了基础科研取得重大突破,又加速了多款药物的研发与上市。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Biacore在2021年里的高光时刻吧!
01
解锁新冠病毒入侵机制,
助力药物与疫苗研发
过去的一年,是我国科学家齐心合力抗击新冠病毒的一年。清华大学张林琦教授团队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发表了2篇《Nature》、1篇《Immunity》、2篇《Nature Communications》与1篇《Cell research》,利用Biacore全面解析了新冠病毒入侵机制、筛选并分离了新冠中和抗体、解析了新冠抗体中和机制、探究了新冠病毒突变株逃逸抗体中和的分子机制并解读了新冠病毒公共抗体及病毒突变的关系。中山大学人类病毒学研究所张辉教授团队利用Biacore开发了安全性更高的纳米颗粒疫苗。除此之外,Biacore同样助力了蝙蝠冠状病毒RaTG13跨物种识别分子机制的研究。内容回顾如下:
02
解析疾病分子机制,
助力药物研发
Biacore除了在新冠研究领域大放异彩,在多种疾病机制研究与药物研发领域同样贡献颇多。比如,国内外科学家利用Biacore揭示了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病)的分子机制以及多种类型药物的研发。胰腺癌、肝癌、脓毒症、侏儒症、破伤风、肝纤维化等,Biacore统统拿下。Biacore已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的很多领域,为医学的发展与药物研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内容回顾如下:
▶ 关爱老人,让“夕阳”更美—Biacore在帕金森氏症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 8个案例分享阿尔茨海默症疾病机理和药物研发
▶ 胰腺癌治疗的新曙光——Biacore在胰腺癌疾病机理研究与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 助力攻克重症医学难题 —— Biacore在脓毒症机理研究与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 “新”肝宝贝 — Biacore助力肝病治疗新靶点发现
▶ 小身材,大用途 | Biacore X100在破伤风毒素中和抗体研究中的应用
▶ 药物研发加速器:Biacore助力STING抑制剂的发现
▶ NAD+,NADH,NADP+,NADPH 傻傻分不清楚?Biacore助力NADPH调控表观遗传重大发现
▶ “长高”不再是梦 — Biacore助力侏儒症相关机制研究
▶ 8个案例分享阿尔茨海默症疾病机理和药物研发
▶ 胰腺癌治疗的新曙光——Biacore在胰腺癌疾病机理研究与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 助力攻克重症医学难题 —— Biacore在脓毒症机理研究与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 “新”肝宝贝 — Biacore助力肝病治疗新靶点发现
▶ 小身材,大用途 | Biacore X100在破伤风毒素中和抗体研究中的应用
▶ 药物研发加速器:Biacore助力STING抑制剂的发现
▶ NAD+,NADH,NADP+,NADPH 傻傻分不清楚?Biacore助力NADPH调控表观遗传重大发现
▶ “长高”不再是梦 — Biacore助力侏儒症相关机制研究
03
分子互作“金标准”,
Biacore助力新药上市
随着以Biacore为代表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先后收录入美国、日本和中国药典,并被推荐用于药物活性浓度定量、亲和力与动力学表征、免疫原性检测等。Biacore已经广泛应用到药物开发的多个环节,截至目前已有上百款药物在研发、生产及申报中都大量使用Biacore。2021年8月,CDE官网显示百奥泰的PD-L1/CD47双抗BAT7104已申报临床,为肝细胞癌患者带来曙光;2021年11月2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Toripalimab/拓益)新适应症(CXSS2100016/7/8)获批上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转移性鼻咽癌。这些药物的上市都少不了Biacore的身影。作为国家检验药品生物制品质量的法定机构和最高技术仲裁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NIFDC)同样使用Biacore开发出了多种药物质控检测与分析方法,并成功应用到多种报批药物的审核。除此之外,NIFDC的科研人员还利用Biacore开展多项科研工作,涵盖了抗体、疫苗、小分子药物、结构生物学等多个研究方向,并且已累计发表数十篇高分文章。内容回顾如下:
04
Biacore特色应用,尽管来挑战
除了基础科研和药物开发中的应用之外,Biacore还广泛应用于体外诊断试剂研发的多个环节,包括原料筛选、亲和力/动力学表征、评估诊断抗体的特异性、评估缓冲液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配对分析、生产质控等。科学家更是基于Biacore开发了贫血症分子诊断新方法。在核酸适配体筛选、病原虫与宿主共进化、植物与真菌共进化等多个领域,Biacore同样功勋卓越。内容回顾如下:
05
Easy Biacore系列
SOP全面上线,实验更简单
2021年,Biacore团队陆续推出了Easy Biacore系列SOP,从开机、实验到关机,从小分子、离子到蛋白、核酸,从直接偶联法到捕获法,从基础科研领域到抗体药研发,Easy Biacore系列SOP涵盖多种分子类型、多种实验方式、多个领域,满足您所有的检测需求,让实验更加简单。
▶ Easy Biacore 系列闪亮登场 | 蛋白-蛋白互作篇
▶ Easy Biacore 系列2 | 单循环动力学分析法(蛋白-蛋白)
▶ Easy Biacore系列3 | 蛋白-小分子互作篇
▶ Easy Biacore系列4 | 蛋白-核酸互作篇
▶ Easy Biacore系列5 | 捕获法检测抗原-抗体互作篇
▶ Easy Biacore系列6 | 垂钓篇
▶ Easy Biacore系列7 | 开关机篇
▶ Easy Biacore系列8 | 遵守药典要求,做好Fc受体检测
▶ Easy Biacore系列9 | FcRn检测篇
▶ Easy Biacore系列10 |挑战极限蛋白-离子互作检测宝典
▶ Easy Biacore 系列2 | 单循环动力学分析法(蛋白-蛋白)
▶ Easy Biacore系列3 | 蛋白-小分子互作篇
▶ Easy Biacore系列4 | 蛋白-核酸互作篇
▶ Easy Biacore系列5 | 捕获法检测抗原-抗体互作篇
▶ Easy Biacore系列6 | 垂钓篇
▶ Easy Biacore系列7 | 开关机篇
▶ Easy Biacore系列8 | 遵守药典要求,做好Fc受体检测
▶ Easy Biacore系列9 | FcRn检测篇
▶ Easy Biacore系列10 |挑战极限蛋白-离子互作检测宝典
06
用户会及新芯片上市
2021年5月18日,“卅英姿,作非凡” Biacore 30周年庆典暨创新应用交流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来自全国60多家单位的近300名老师出席此次大会,同时还有近千人通过线上方式参加了庆典。在Biacore 30周年庆典的热烈气氛中,参会者就Biacore在科研、医药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在过去的一年里,Biacore芯片家族也迎来了新成员:抗体浓度定量新利器 — Biacore Series S Sensor Chip PrismA。此外,今年Biacore也全面升级了售后服务,为您的Biacore保驾护航。内容回顾如下:
在过去的2021年,Biacore无论在基础科研还是药物研发都有优异表现。当然,好的仪器离不开好的用户,我们在此也感谢各位在过去一年里对Biacore一如既往的热爱。同时,在新的一年里也期待与大家有更多的交流与互动,便于提升用户体验,加速技术创新,继续为各位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