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D+,NADH,NADP+,NADPH 傻傻分不清楚?Biacore助力NADPH调控表观遗传重大发现
该研究首次报道了NADPH在调节表观遗传状态和转录中的一种不依赖于其代谢角色的新功能,打破了长久以来科学界对NADPH的功能认知。
图1 文章截图
长期以来,NADPH被认为是抗氧化防御和还原性生物合成的关键辅助因子,但是一些生理现象却表明NADPH的功能远非这么简单。例如,敲低产生NADPH的关键代谢酶(如ME1、ME2),发现细胞整体组蛋白乙酰化和脂肪相关基因转录水平被抑制。为了弄清楚NADPH是如何影响组蛋白乙酰化及基因转录,研究人员进行了详细的分子机制研究,获得了众多发现,其中两项发现尤为突出:
01. NADPH与HDAC3结合并抑制其活性。
图2 体外HDAC3酶活实验结果
为了能够验证上述猜想,研究人员采用Biacore SPR技术作为验证手段。将HDAC3蛋白共价偶联在CM5芯片上,NAD+,NADH,NADP+,NADPH,Ins(1,4,5,6)P4作为流动相,使用Biacore T200进行了结合活性检测。结果发现,上述四种分子均可以与HDAC3结合,但结合活性相比,NADPH>Ins(1,4,5,6)P4>NAD+,NADH,NADP+(图3)。
图3 HDAC3与NAD+, NADH, NADP+,NADPH, Ins(1,4,5,6)P4的Biacore检测结果
02. NADPH通过与Ins(1,4,5,6)P4竞争来破坏HDAC3-NCoR关联。
此时,研究人员再次使用Biacore SP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相较于Ins(1,4,5,6)P4,NADPH与HDAC3的亲和力更高(图4)。而NADPH和Ins(1,4,5,6)P4均不和HDAC3突变体结合(图5)。
图4 NADPH与HDAC3结合并干扰HDAC3-DAD复合物的组装
图5 NADPH和Ins(1,4,5,6)P4与 HDAC3突变体的Biacore检测结果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到Biacore在此研究中作为验证分子互作的金标准得到广泛应用。
1.相较于体外酶活实验等这类终点法技术,Biacore能够实时、全面、准确地展示分子相互作用的信息。
2. NAD+,NADH,NADP+,NADPH 在结构上高度相似,这就要求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与分辨率要足够高,而Biacore SPR所具备的高灵敏度、高分辨率能够精准分辨相互作用的细微差异,这是市面上其他检测仪器所无法企及的,这也是为什么Biacore SPR能够收录各国药典,并被权威部门作为标准方法进行推荐的原因之一。
Biacore作为分子互作检测的金标准,始终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强与用户的合作,相信未来Biacore将会带来更多精彩的科学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