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core揭示全球主导株Omicron BA.5的结构基础及物种识别能力
作者通过Biacore对hACE2与来自五个Omicron亚变体(BA.2、BA.2.12.1、BA.2.75、BA.4和BA.5)的RBD之间的结合亲和力进行分析(表1)。PT与hACE2的亲合力为23.8±2.6 nM,与先前的报道一致。BA.4/5 RBD与hACE2的结合强度KD约为9.0±1.7 nM,分别比PT (23.8±2.6 nM) 和BA.2 (14.6±2.1 nM) 高2.6倍和1.6倍,而BA.2.75 (7.5±0.2 nM) 与BA.4/5 (9.0±1.7 nM) 对hACE2的结合能力相似。然而BA.2.12.1 (27.4±0.9 nM) 对hACE2的结合亲和力比BA.2 (14.6±2.1 nM) 低约1.9倍。有趣的是,尽管各种SARS-CoV-2变体在其RBD中具有不同的突变,但其RBD与hACE2之间的结合亲和力在1~100纳摩尔之间的狭窄范围内,这与PT和hACE2之间的结合亲和力相当。



Omicron亚型的演变和替代过程
- 例如,与SARS-CoV-2 PT相比,BA.2、BA.2.12.1、BA.2.75和BA.4/5的S蛋白中分别有31、33、37和34个氨基酸突变。此外,一些早期的BA.4/5亚型的S蛋白中还存在N658S的替代。这些变种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对病毒的传播和流行性产生影响。
- 例如,不同子变种与人类细胞表面的ACE2受体结合的亲和力不同,可能影响病毒的感染能力和传播速度。此外,这些变种的S蛋白与人类细胞受体结合的方式也存在差异,可能导致它们在感染过程中的行为和特性有所不同。
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这些差异对病毒的传播和流行性的确切影响。为了评估这些取代对受体结合的影响,作者将BA.4/5 RBD中的这三个残基逐一突变为BA.2 RBD中的相应残基,并进行结合实验。
- 携带R452L突变的BA.4/5 RBD与hACE2的结合亲和力约为14 nM,与野生型BA.4/5 RBD与hACE2的结合亲和力相似 (12.9±1.8 nM) 。
- 对BA.4/5 RBD的V486F进行诱变分析后,其对hACE2的结合亲和力增加了3.2倍。
- 结构分析显示,在BA.2 RBD/hACE2复合物中,残基F486与hACE2受体的L79、M82和Y83形成疏水接触,而BA.4/5 RBD的V486侧链比F486小,导致疏水相互作用减少。

图3:RBD突变体与 hACE2受体结合的传感图,显示的KD值是四个独立实验的平均值±标准差

为探讨BA.2和BA.4/5的宿主范围是否发生变化,作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它们的受体结合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BA.2 RBD与BA.1具有相似的受体结合谱。值得注意的是,兔、大鼠、金仓鼠、猫、马、猪、山羊和绵羊的全长ACE2转染细胞对BA.4/5 RBD的结合能力高于BA.1或BA.2。作者考虑到流式细胞术检测是半定量的,不能准确反映其结合亲和力,他们进一步使用Biacore测量这些ACE2同源物(包括小鼠和狗的ACE2)对BA.1、BA.2和BA.4/5 RBD的结合亲和力。相比BA.2 RBD,BA.4/5 RBD对兔、马或猪的ACE2和绵羊/山羊的ACE2的结合亲和力分别提高了10倍和3倍以上。BA.2 RBD和BA.4/5 RBD对大鼠、金仓鼠、猫和狗的ACE2具有相似的结合亲和力。只有小鼠ACE2 (mACE2) 降低了其与BA.4/5 RBD的结合亲和力。



- 第一,Biacore的定量准确: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合信号仅仅是半定量的结果,Biacore能够精准检测,并给出准确的亲和力数值。
- 第二,Biacore的高分辨率:不同物种的ACE2结构相对保守,RBD突变体又仅仅相差一个氨基酸,Biacore能够精准的区分出不同互作组合的差异,完美解释了Omicron 受体结合图谱发生扩展的机理。
- 第三,Biacore的良好重复性:本文所有的检测都进行了至少三次重复,每一次的检测结果都几乎一致,Biacore卓越的数据重复性满足了科学研究及质量控制对数据可靠性的要求。
- 第四,Biacore的高通量:本研究检测总量巨大。Biacore 8K依靠8根进样针同时进样,16通道同时检测,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检测任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