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core实验指南(三)| 病毒颗粒类实验,这么做更容易!

11 月 17, 2023

首页 > Biacore > 知识资源中心 > 操作指南 > Biacore实验指南(三)| 病毒颗粒类实验,这么做更容易!

周三早上十点,工程师小荣正在赶往火车站的路上,手机突然响起。

图片

   客户张老师

Hi,荣工,我们刚接一个项目,是病毒颗粒检测耶,你们家的Biacore能做吗?

工程师小荣  

张老师请放心,Biacore采用“持续流”检测技术,对样本来源及分子量没有要求,病毒颗粒so easy!

图片
图片

   客户张老师

哇哦~那太好啦。请赶紧教教我怎么做吧!

工程师小荣  

好滴,请跟随我如下讲解,您一学便会哟~

图片

病毒颗粒做固定相

01

图片

芯片:CM5芯片

缓冲液:PBST buffer

再生液:4 M NaCl

样品制备:病毒颗粒Echo6或CV-B4氨基偶联于CM5芯片上,FcRn或CD55分子做为流动相进行检测

图片
图1:病毒颗粒Echo6/CV-B4与FcRn/CD55分子的互作情况[1]

02

图片

芯片:CM5芯片

缓冲液:PBST buffer

再生液:10 mM glycine-HCl (pH 1.7)

样品制备:病毒颗粒E30-F氨基偶联于CM5芯片上,抗体6C5、4B10等做为流动相进行亲和力检测;竞争实验中,采用连续进样方式进样多个分子,进行表位分析

图片
图2:病毒颗粒E30-F与不同分子的互作情况及表位识别情况[2]

03

图片

芯片:SA芯片

缓冲液:PBST buffer

再生液:常规再生液

样品制备:CV-A10病毒颗粒进行生物素修饰,包被于SA芯片;可溶性蛋白KRM1等做为流动相进行检测

图片
图3:蛋白KRM1与病毒CV-A10在中性及酸性pH中的互作情况[3]

病毒颗粒做流动相

01

图片

芯片:Protein A芯片

缓冲液:常规buffer

再生液:10 nM glycine buffer (pH 1.5)

样品制备:抗体Ab-5F5捕获于Protein A芯片表面,随后病毒颗粒CVB1做为流动相进行检测

图片
图4:抗体Ab-5F5与病毒颗粒CVB1的互作情况[4] 

02

图片

芯片:CM5芯片

缓冲液:HBS buffer

再生液:常规再生液

样品制备:抗体GAM-Fc氨基偶联于CM5芯片表面,随后抗体及病毒颗粒p239依次流过芯片表面进行测试

图片
图5:疫苗Hecolin质控的流程图及结果[5]
图片

   客户张老师

Hi,荣工,非常感谢您这几个案例的讲解!得嘞,我会做啦。

工程师小荣  

好的,常联系。~

图片

小 结

Biacore兼具灵敏度、准确度、检测通量,是受大家广泛认可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设备,对于样本没有来源及种类的限制,常见的生物学样本(蛋白、多肽、小分子、核酸、病毒颗粒、血清等),均可以进行上样检测,满足大家的实际需求。大家快来一起设计方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