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core十八般芯片知多少 — L1芯片构建膜蛋白药物筛选体系

8 月 4, 2023

首页 > Biacore > 知识资源中心 > 药学 > 抗体药 > Biacore十八般芯片知多少 — L1芯片构建膜蛋白药物筛选体系

膜蛋白作为细胞膜上的重要分子,身负细胞的“守卫”、“快递员”、“信使”等多重身份,异常的膜蛋白功能与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炎症等多种重大疾病相关。据报道,在FDA批准的小分子药物中,以膜蛋白为靶点的药物占60%以上,抗体药物中超过一半也以膜蛋白为靶标。膜蛋白已然成为重要且主要的药物靶点。

天然状态下膜蛋白与细胞膜脂双层相辅相成,而在靶点研究和药物开发中,通常需要将膜蛋白从细胞膜上剥离、纯化出来。膜蛋白的制备包括去垢剂抽提、病毒载体、人造脂质膜、聚合物稳定技术等多种方法,其中利用SMA (styrene maleic acid,苯乙烯马来酸) co-polymer制备蛋白纳米颗粒的技术完全不需要去垢剂,它通过识别膜蛋白质周围的内源性脂质,将目标蛋白质提取到SMA脂质颗粒 (SMALP) 中,从而将蛋白质保留在天然脂质双层的环境中[1]

小分子抑制剂筛选及检测方法

针对SMALP等lipid vesicles,Biacore独有的L1芯片可以通过疏水修饰的基团实现脂质体捕获,用于膜蛋白靶点与抗体、化合物等各类型药物分子的筛选及亲和力检测。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的研究团队正是使用SMALP技术与Biacore L1芯片,以膜蛋白P-glycoprotein为靶点,开发了基于Biacore L1芯片的膜蛋白label-free & detergent-free小分子抑制剂筛选及检测方法,并且从多个角度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相关成果发表在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2]

图1:研究路线

L1-SMALPs Chip制备及活性验证

P-glycoprotein (P-gp) 是一种分子量为170 KD的跨膜糖蛋白,它具有能量依赖性“药泵”功能,将细胞内药物泵出细胞,降低胞内药物浓度,使细胞产生耐药性。P-gp的高表达是很多肿瘤细胞多重耐药性的重要因素,因此P-gp是潜在的逆转耐药性靶点。本文选择了高表达P-gp的MCF-7/ADR(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及对照细胞MCF-7,通过多步离心提取细胞膜,制备SMALP,并且用WB、ELISA验证SMALP中的P-gp。

作者随后选择Biacore L1芯片,分别在实验通道上捕获SMALPs-MCF-7/ADR,参比通道上捕获相当量的SMALPs-MCF-7,使用单一浓度的阳参化合物、阴参化合物及阳参抗体验证了P-gp-SMALPs-L1 chip的特异性和活性。明确了芯片的特异性及活性之后,作者检测了SMALPs-MCF-7/ADR与阳参药物valspodar的准确亲和力(图2),进一步使用参比分子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

图2:使用Biacore L1芯片检测SMALPs-MCF-7/ADR与valspodar的亲和力

Biacore L1芯片助力P-gp抑制剂筛选更高效

为了开发新的P-gp抑制剂,作者选择了50种天然产物,使用P-gp-SMALPs-L1 chip进行了结合水平的筛选,最终得到了Tetrandrine等9种化合物(图3)。针对P-gp-SMALPs-L1 chip的筛选方法,作者指出:

 1 

传统的P-gp抑制剂筛选方法基于细胞,耗时数天,而Biacore L1芯片的方法仅需数小时,更加快速且特异性良好;

 2 

SMALP中的P-gp是非定向的,P-gp-SMALPs SPR筛选方法可以同时筛选靶向P-gp胞内域及胞外域的化合物。

图3:使用P-gp-SMALPs-L1 chip进行药物筛选

亲和力检测+细胞实验证明筛选方法可靠性

筛选得到9种化合物后,作者使用Biacore同样检测SMALPs-MCF-7/ADR与各个化合物的准确亲和力,结果说明9种化合物都有比较好的结合能力(表1),并且证明了筛选方法的可靠性。除了考虑KD外,文中也考虑了Rmax等更多结合信息。

表1:使用P-gp-SMALPs-L1 chip进行药物亲和力检测

P-gp抑制剂有潜在的逆转耐药性作用,最后作者使用细胞实验分别验证了几种化合物是否可以逆转耐药性及抑制P-gp“药泵”功能。结果发现包括tetrandrine在内的几种化合物都明显抑制P-gp活性,并且与已报道的tetrandrine促进细胞中药物积累的结果相符合(图4)。细胞实验的结果进一步证明P-gp-SMALPs-SPR筛选及检测方法的可靠性。

图4 :P-gp抑制剂的逆转耐药性检测及活性抑制检测

综上,作者使用Biacore建立了一种膜蛋白label-free & detergent-free药物筛选检测方法:通过制备具有更天然构象的膜蛋白-SMALP,利用Biacore L1芯片,捕获膜蛋白-SMALP,从筛选到精准亲和力表征,用Biacore发现了新的具有潜在逆转抗药性的小分子抑制剂。这也是首次将SMA膜蛋白稳定技术与SPR结合起来,进行复杂膜蛋白靶点的药物筛选及亲和力检测,并且得到了有效的潜在抑制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膜蛋白的研究十分繁杂,而如何化繁为简,开发出既保证准确性,又能加快靶点研究及药物开发的研究方法,同样是科研工作者的重要研究领域。Biacore作为最经典的体外互作技术,开发了针对各类型生物分子的传感芯片,不需样品预处理,即可满足各种生物分子的互作检测需求,是科研工作者手中基础科研及药物开发的真正利器。

Biacore,for a better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