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研究

首页 > Biacore > 知识资源中心 > 植物研究

码要绿,果要红!Biacore助您一探苹果变红的分子机制

两会期间,“树立大食物观”的观点被提出,水果是食物保障中的重要内容。中国的苹果年产量4406.6万吨(2020年),占全球苹果产量的近一半,常见的苹果品种也有几十种之多。超市里的苹果有红有绿还有黄,顾客关注哪个苹果好吃,而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团队则一直在盯着苹果果皮:它是怎么变色的? 2022年2月,中国农业大学韩振海、吴婷老师团队在著名植物学期刊《Plant Cell》发表了关于苹果果皮褪绿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Phosphorylation of MdERF17 by MdMPK4 promotes apple fruit...

了解更多

粒粒皆辛苦:盘点近期水稻研究成果

金秋十月,正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和植物领域的科研投入持续加大,加速了我国在农业和植物领域的科研水平提高。据植物学报发表的评述文章1,2021年,中国科学家在5种植物科学主流期刊(Molecular Plant、Nature Plants、The Plant Cell、Plant Physiology、The Plant Journal)的发文量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相较占比高达44.2% ,位居第一。中国农业科学家总发文章数已跃居全球第一,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农业大国。...

了解更多

植物也要“摘口罩”:Nature主刊揭示植物气孔如何重新打开

人们面对病毒入侵,会通过佩戴口罩进行有效抵御。同样,植物也会通过调节气孔的开放和关闭来抵抗病原入侵。气孔关闭可减少水分流失并限制病原体进入,然而长时间关闭气孔,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以及蒸腾作用的减弱,水分的过度积累甚至会促进植物体内病原体的定殖。所以,植物其实也是需要在合适的时间“摘掉口罩”。那么,植物是如何动态调节气孔关闭和开放的?其背后的分子机理仍不清楚。今年5月,美国德州农工大学何平教授、单立波教授与山东建筑大学侯书国教授在Nature主刊合作发表了相关研究,发现了一类新的调控免疫和水分流失的分泌小肽SCREWs,阐明了SCREW...

了解更多

再发Nature Plants封面文章 —— Biacore助力发现水稻抗击病菌入侵的“秘密武器”

在联合国发布的第26版人口预测报告中指出,全球人口在过去的50年里翻了一番,并且到2050年预计将增加至97亿。如此庞大的人口群体,将导致对农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水稻作为全球一半人口的主食,其安全生产在维持全球粮食供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种传细菌病害对水稻等作物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甚至造成毁灭性后果。其中,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病原体作为典型的种传细菌,具有种子传播以及释放毒物的特点,在过去十年中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第一个确定的伯克霍尔德氏菌属种子传播病原体Bg (Burkholderia...

了解更多

又双叒叕“钓”到大鱼了,Biacore助力发现番茄果实成熟的秘密

在基础科研与药物研发中,往往需要「垂钓」或「发现」某些未知的因子,如寻找与特定蛋白互作的未知因子,寻找某些天然产物或药物的受体或作用靶点,或者针对某一靶点筛选中药的有效成分等。 传统的「垂钓」方法如酵母双杂、免疫共沉淀等,不仅操作繁琐,而且成功率很低。而 Biacore 作为分子互作检测技术「金标准」,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无标记等技术优势,其卓越的性能和精准的数据质量,已经广泛应用到基础科研和药物开发的多个领域。不仅如此,Biacore...

了解更多

2兆道尔顿的分子怎么测?看Biacore如何玩转超级复合体

光合作用是地球万物生命之源,对实现自然界的能量转换、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 (CO2) 和水(H2O) 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的过程。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涉及光吸收、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碳同化等重要反应步骤。 其中,光反应是由两个包括光合色素在内的光系统完成的,即光系统Ⅰ(简称 PSⅠ)和光系统Ⅱ(简称 PSⅡ)。每个光系统均具有特殊的色素复合体等物质。 光合蓝藻 (Cyanobacteria) ...

了解更多

双院士「加持」:Biacore 助力发现水稻抗褐飞虱新途径

褐飞虱是影响水稻生产的最具破坏性的昆虫之一,通过吸食汁液,引起植株萎焉枯死,导致减产甚至绝收。褐飞虱每年均与白背飞虱混合发生为害,年危害面积均在 2 亿亩次以上,不仅损害了广大农民的经济效益,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良性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目前针对褐飞虱的防治措施主要是依赖化学杀虫剂,而长期过量使用化学杀虫剂,不仅使环境日趋恶化,产生农药残留,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且杀死天敌,破坏生态平衡,并促使害虫产生抗药性。而水稻天然抗虫品种的应用被认为是最为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因此解析抗性机制对于水稻抗褐飞虱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图...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