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发布!Biacore成果榜上有名!
2023年2月25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2022年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张伯礼院士指出:2022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主要呈现的价值,就包括“重视新技术新方法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北京大学医学部曾克武教授和屠鹏飞教授与浙江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博奥生物研究团队凭借“新技术助力中药功效科学内涵阐释”共同获选2022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中医药研究者中有广泛的Biacore用户基础,曾克武教授和屠鹏飞教授团队的这一成果里自然也有Biacore的身影。接下来就让小编带您领略Biacore这一现代科技,如何与传统中医药碰撞并融合,从而阐释中药功...
胃癌靶向治疗新思路, Biacore觅得赫赛汀有效增敏剂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患病率高,进展较快,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目前,由于胃癌的肿瘤异质性和化疗药物的耐药等问题,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效果欠佳,因而开发新型胃癌治疗药物意义重大。 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通过与HER2受体的细胞外区域结合, 抑制HER2同源二聚,从而阻止HER2 介导的信号转导,并且促进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导致表达HER2...
Biacore赋能“破冰行动”:带来靶向渐冻症TDP-43新希望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也称为“渐冻症”,是一种进行性、致死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运动神经元选择性丧失为特征,一般会导致肌肉萎缩、呼吸衰竭,患者中位生存期仅3-5年。 尽管约10%的ALS病例与明确基因突变相关(如SOD1、C9orf72),但超过97%的散发性及家族性ALS患者均存在病理性反式激活应答DNA结合蛋白(TDP-43)的异常。 此类病理改变不仅存在于ALS,也广泛见于额颞叶变(FTLD-TDP)等TDP-43蛋白病,共同构成“TDP-43蛋白病谱系”。...
IL-17赛道大爆发,明星药企都用Biacore做了啥?
2024年8月27日,NMPA批准恒瑞夫那奇珠单抗和智翔金泰赛立奇单抗用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上市申请,国产单抗姐妹花一举打破IL-17赛道长期被进口产品垄断的局面。回顾IL-17生物药研发历史,无论是诺华、礼来等MNC,还是本土Pharma、Biotech企业都使用Biacore进行了广泛的应用。接下来简举几个案例,一睹各大企业的应用思路。2015年Secukinumab作为全球首款获批的IL-17A单抗用于银屑病,并于2018年获得CFDA批准开启了中国银屑病治疗的白介素时代。根据披露资料显示,在苏金单抗的研发中,Biacore被...
不止于亲和力!Biacore让你轻松测定各类分子浓度
Biacore作为首个将SPR技术应用到分子间相互作用检测的品牌,三十多年的发展中,与客户共同开拓,开发了基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各种应用。除了检测结合动力学与亲和力外,分子的结合活性浓度也可以使用Biacore快速、精准地检测,使用SPR检测抗体等蛋白药物的效价已成为美国药典和中国药典收录的技术方法。...
Biacore点亮骨质疏松症治愈之路,让骨头重获“青春”
骨质疏松症: 是一种全身性的骨骼老化或废用退化相关的代谢障碍性疾病,以骨量减少、结构退化、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骨质疏松症并发症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我国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攻关的三大老年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骨代谢和体内平衡转向有利于过度激活的破骨细胞,从而导致骨质流失,这是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标志。由于破骨细胞的功能缺陷,Src基因缺失会导致严重的骨硬化,表明Src在破骨细胞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抑制Src激酶活性被认为是破骨细胞过度激活介导的骨质流失的有效治疗策略。G蛋白偶联受体...
诺奖得主的选择:HIV疫苗研发原来靠它
随着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揭晓,再次将mRNA技术推到了聚光灯下。获奖者之一,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德鲁·韦斯曼 (Drew Weissman) 一直专注于RNA和先天免疫系统生物学的研究,除了大家都熟知的新冠mRNA疫苗的研发,Drew Weissman在HIV的基础研究,以及HIV包膜免疫原的开发中也有许多科研成果。而在这一系列的文章中我们都看到了一个共同的身影,就是经典的分子互作技术Biacore。 2022年在Cell reports上发表的题为“mRNA-encoded HIV-1 Env trimer...
向HIV说拜拜:Biacore助力艾滋病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Biacore揭示全球主导株Omicron BA.5的结构基础及物种识别能力
近期,多个新冠Omicron亚变种相继出现,如BA.2、BA.2.12.1、BA.4和BA.5,其中BA.5已成为全球主导株。此外,BA.2.75在一些国家显著增加。迫切需要探索它们与受体的结合能力和跨物种传播风险。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院士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刊发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receptor binding and broader interspecies receptor recognition of currently circulating Omicron...
临床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分析,用Biacore就对了
近日,我们在☞《FDA:基于SPR建立流感中和抗体筛选的方法》中介绍了如何采用Biacore评估人血浆样品和IGIV产品(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中特异性抗流感病毒抗体的方法。今天让我们把目光再次聚焦于【临床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分析】,看看Biacore如何助力疾病检测、临床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等环节吧!图1:长治医学院发表文章截图2021年,长治医学院预防医学系与长治学院化学系在杂志《RSC Advances》上发表文章《Aptamer based surface...
Biacore助力神经退行性疾病小分子示踪剂的合理设计
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病是两种最为常见的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症状前者以认知障碍为主,后者以运动障碍为主。目前全球阿尔茨海默症 (AD) 患者至少达5,000万人,而中国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已超1,000万人,位居世界首位。全球帕金森病 (PD)...
AD新药再获批,是突破还是重复争议?
2023年1月6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通过加速审批途径批准渤健(Biogen)和卫材(Eisai)联合开发的Leqembi...
降糖赛道:分子互作技术助您笑傲江湖
这两年集采“灵魂砍价”的新闻频频出现,特别是在胰岛素领域尤为突出。据估算,2021年全国胰岛素集采量2.1亿支,涉及金额170亿,中选产品价格平均降幅 48%。胰岛素集采对于药企而言,喜忧参半。喜的是,集采后中外企业的市场格局会发生变化,有利于推进中选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和新药研发,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忧的是,短期内股价下降,营收数字下滑,集采阵痛明显。此刻,对于药企而言,研发出质优价廉的产品成为当务之急。今天,我们就通过赛诺菲研发Insulin aspart...
高通量药物筛选,有Ta不再复杂!
新药研发、老药新用等词汇经常出现在各大医药行业会议上,针对研发成本大、实验周期长等情况,如何从庞大的片段药物库、小分子化合物库中筛选出针对特定靶点的先导化合药(lead compound)呢?高通量药物筛选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实验内容,小编这里整理了一份适用于片段药/化合药物筛选的操作指南。今天,就让小编带着大家来解读一下我眼里的高通量药物筛选吧! 表1 片段药物/小分子化合药的定义 如何从庞大的药物库里筛选出有潜力的先导化合物,我们可以按“Clean screen – Binding level screen –...
从多物种分析到点突变确认 — Biacore揭示Omicron宿主扩展机制
自新冠疫情爆发,各类新冠突变毒株层出不穷。被冠以“毒王”称号的Omicron,曾创下一周时间传播6大洲,并在全球范围引发新一轮感染浪潮。预防“毒王”首先就需要对其起源进行追溯,目前针对Omicron BA.1共有三种起源假说: Omicron或其前变体在人类中已存在很长时间,只是未被发现。 Omicron由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体内进化而来。 Omicron源于动物体内的适应性,即先由人传播给动物,在动物体内突变重组后,再次反向传播给人。...
机体最大的器官,怎么保护Ta?
人体的免疫系统如何及时高效地抵御“外来入侵者”呢?高中生物课本上就有提及 — 人体的免疫系统有三道防线,其中冲锋陷阵的第一道防线便是皮肤和粘膜组织(物理屏障),其可以阻挡大多数病原体入侵机体。与此同时,皮肤覆盖全身表面,作为机体最大的器官,成人的皮肤面积约为1.2-2.0 m2。这么重要、看得见摸得着的“好朋友”,与我们密不可分。...
群雄逐鹿,GLP-1RA赛道到底谁是最终赢家?
2022年5月13日,FDA正式批准了由礼来研发的双靶点受体激动剂Mounjaro(Tirzepatide),用于治疗II型糖尿病和肥胖(图1)。Tirzepatide是一个含有39个氨基酸的多肽,可同时激动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受体,有效控制血糖。临床研究表明,Tirzepatide在改善血糖方面比其他治疗方法更有效。 图1 Tirzepatide FDA批准文件...
让疟疾无所遁形,共创无疟新世界
一说到疟疾,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这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受感染的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给人类。虽然我国在抗疟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疟疾作为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全球范围内还在威胁着人类健康。科研工作者一直在寻找新的病媒控制方法、诊断试剂和抗疟药物等,希望加快全球抗击疟疾的步伐,共创无疟世界。 在疟疾的相关研究中,Biacore...
持续关注!新一代 Omicron变种 BA.4/5 流行!
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 (SARS-CoV-2) 的出现,迅速引发了大流行。据估计,SARS-CoV-2基因组中每天都将产生单点突变。虽然大多数突变是无效的或产生的影响较小,但也会有少数突变给病毒带来生存优势,从而导致快速的、更大规模的传播。迄今为止,新冠病毒中的一些优势变种已经导致了连续的感染高峰:最开始是Alpha,其次是Delta以及现在依然在流行的Omicron。...
重磅获批,双管齐下,Biacore助力眼科药物进入多靶点时代
罗氏制药双特异性抗体 Vabysmo(faricimab-svoa)在日本获得批准,之前其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时就引起了广泛关注。Vabysmo用于治疗新生血管性或“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或wet AMD)和糖尿病黄斑水肿(DME),这两种疾病是美国成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Vabysmo代表着眼科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消除肝炎不容等待,Biacore始终陪伴左右
7月28日,又将迎来世界肝炎日。2021年,世卫组织(WHO)以“Hepatitis can’t wait”为主题庆祝世界肝炎日,呼吁各国共同努力,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这一公共卫生威胁。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目前已被公认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病毒,分别写作HAV、HBV、HCV、HDV、HEV,除乙型肝炎病毒为DNA病毒外,其余均为RNA病毒。WHO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有超过 3.54...
于无声处,Biacore铸建猴痘病毒防护盾牌
五月份出现的猴痘疫情,成为继新冠疫情之后又一公共卫生安全焦点。截止目前,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猴痘疫情,并出现人际传播的现象,这让人不禁担心,世界会不会再次出现类似天花疫情的危险? 作为天花病毒的近亲,猴痘与天花同属正痘病毒属。人类感染猴痘病毒后,临床症状与天花相似,但病情较轻。通过疫苗接种,1980年天花被彻底消灭,而此时的分子生物学处于萌芽期,加之痘病毒疫情又处于偶发、小范围状态,因此,痘病毒研究领域一直处于浅显且沉寂的状态。直到2001年,美国发生的生化恐怖袭击让痘病毒领域再次成为热点,科研界借助Biacore...
早筛查,早诊疗,向“为时已晚”说拜拜!
4月15日,第28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正式展开,本次宣传主题为“整合资源,科学防癌”。活动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首次将宣传重点推向了 “科学防癌,关口前移”、“关注早筛,防患未然”等方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数据,2020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457万例,每分钟有8人被确诊癌症!通过此次宣传,中国抗癌协会旨在推动癌症防治,倡导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跟骨质疏松说拜拜, RANKL新受体发现让我来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骨骼老化或废用退化相关的代谢障碍性疾病,以骨量减少、结构退化、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中国首个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甚,5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达32.1%,远高于同龄男性的6%,而65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是达到了51.6%。骨质疏松症并发症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我国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攻关的三大老年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对这类疾病并没有成熟的治疗方...
重磅发现:Biacore助力研发乳腺癌新型三特异性抗体
针对HER2靶点的乳腺癌治疗药物层出不穷,但Trastuzumab依旧牢牢占据C位,是业内公认治疗乳腺癌的首选。可就算是Trastuzumab,依旧存在相当严峻的问题:低反应率,药物抗性明显。例如,由于原发及药物抗性,只有15–30% HER2阳性病人对于Trastuzumab治疗具有反应;HER2低度及中度表达的癌症细胞, Trastuzumab反应效果极小;90%受治疗病人在一年内获得药物抗性。因此,研发具有新型治疗机制的药物,成为攻克全球第一大癌症“乳腺癌”的新方向。近日,赛诺菲公司等研究团队在Nature杂志发表《A...
关爱女性健康|宫颈癌中和抗体筛选与疫苗设计新思路
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宫颈癌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大多数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目前已分离出的HPV达100多型,其中至少15种病毒型可导致宫颈癌或其他恶性肿瘤。通常,80%~90% 女性在其一生中都会感染 HPV ,大部分能自动清除,但高危型别的 HPV 持续感染可能会引起癌前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进展为宫颈癌。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最有效地预防及控制宫颈癌的措施有:1. HPV 疫苗接种;2. 定期子宫颈癌筛查;3....
金牌背后的伤痕,愿为你抚平 — Biacore助力伤口愈合新机制研究
2022北京冬奥即将落下帷幕,我们激动于中国短道速滑一次次的坚定冲线,赞叹于谷爱凌偏轴转体两周1620°的成功,感动于羽生结弦挑战阿克塞尔四周跳的人类极限,遗憾于一代传奇肖恩怀特谢幕表演未能摘得奖牌,他们呈现给冬奥会的只有光鲜靓丽,但谁又知他们早已满是伤痕!28岁的武大靖因伤病拥有一双饱经沧桑五十岁的脚,谷爱凌曾在滑雪练习中摔至脑震荡,羽生结弦多次重伤右足无法行走,肖恩怀特撞到U型池至面部差点毁容,每一位运动员无不伴随着一身的伤病。大家只看到了他们飞得多高,但我们也关心他们伤得多重!为此,各国科学家都在探索更好的伤口愈合方法,让运动员...
Biacore助力贫血症分子诊断与机理研究
镰状细胞贫血症(SCD),是一种遗传性血红蛋白病,因β链第6位氨基酸谷氨酸被缬氨酸代替,形成了异常的血红蛋白S(HbS),取代了正常血红蛋白(HbA),当氧分压下降时,血红蛋白S分子之间相互作用,成为螺旋形多聚体,使红细胞扭曲成镰状细胞。镰变的红细胞可发生溶血、堵塞毛细血管等,引起相关症状。 基于分子水平的快速诊断对不同类别的SCD至关重要,能够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支持。意大利费拉拉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团队2019年在Sensors & Actuators: B. Chemical期刊发表文章,基于Biacore...
“长高”不再是梦 — Biacore助力侏儒症相关机制研究
作为《权力的游戏》和《指环王》资深影迷,小编本编对于剧中“小矮人”的角色尤为着迷。同样,作为Biacorer,针对侏儒症等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也在时刻留意。2021年11月19日,FDA批准注射制剂Voxzogo(vosoritide,中文译名:伏索利肽)用于治疗≥5岁伴有开放性骨骺的软骨发育不全儿童患者(图1)。Voxzogo预计将于12月中下旬在美国上市,这为受侏儒症相关疾病困扰的孩子带来了增高的曙光。图1...
助力鼻咽癌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让这个“杀手”不再冷
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依旧保持着逐年上升的趋势,很多人都“谈癌色变”。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了解下鼻咽癌。...
关爱老人,让“夕阳”更美 — Biacore在帕金森氏症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简称PD)是一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四大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目前帕金森氏症治疗手段有限,临床上多以脑深层刺激手术以及左旋多巴(levodopa)和多胺激动剂(dopamine agonists)的药物治疗为主。无论是药物治疗或者神经外科手术,都仅能减轻疾病症状,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与副作用。 至今帕金森氏症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学界普遍认为与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退化相关。目前的研究证据发现α-突触核蛋白...
“新”肝宝贝 — Biacore助力肝病治疗新靶点发现
2021年7月28日是第十一个“世界肝炎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确定2021年的宣传主题是“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旨在号召公众积极主动接种肝炎疫苗,主动进行体检了解肝脏健康状况,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公众再次把关注点投向了肝病。...
那些年中检院利用Biacore所发表的文章(上)
随着以Biacore为代表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先后收录入美国、日本和中国药典,并被推荐用于药物活性浓度定量、亲和力与动力学表征、免疫原性检测等。Biacore已经广泛应用到药物开发的多个环节,截至目前已有上百款药物在研发、生产及申报中都大量使用Biacore。...
如何助力破解恶性疟原虫与宿主共进化的博弈机制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经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的虫媒传染病。据WHO统计,2019年全球有2.29亿病例,死亡人数高达40.9万。其感染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贫血等临床症状,严重时导致死亡,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目前发现有六种疟原虫可致人类疾病,其中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是致死性最高、造成恶性疟疾的致病疟原虫。 2021年8月24日,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团队在Cell Report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malarial parasite...
小身材,大用途 | Biacore X100在破伤风毒素中和抗体研究中的应用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中毒性疾病,破伤风梭菌经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后在缺氧环境下繁殖并分泌破伤风神经毒素(TeNT),导致全身骨骼肌持续性强直和阵发性痉挛,重症患者可出现窒息和呼吸衰竭,甚至引起死亡。尽管破伤风类毒素疫苗(经福尔马林灭活的TeNT)可以产生有效的中和抗体反应,并在全世界推广,但破伤风仍然地方性流行于中低收入国家,在孕妇、新生婴儿、未免疫或免疫不足人群中易导致死亡和残疾。...
一年连发6篇高分文章 | 快来瞧瞧他们用了啥?!
延期了一年的奥运会正在hot的东京如火如荼的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奥运健儿们在奥运赛场上争分夺秒、争金夺银。而同样正在攻克科研难题的你,是否也期待着夺得属于自己的“金牌”?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分文章的发表,绝对离不开优秀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手段。今天为大家介绍一款基础科研中的“夺金”利器——Biacore,它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就帮助清华大学张林琦教授团队发表了2篇《Nature》、1篇《Immunity》、2篇《Nature Communications》与1篇《Cell research》。...
助力攻克重症医学难题 —— Biacore在脓毒症机理研究与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脓毒症(Sepsis)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每年全球有超过 1900 万的人患上脓毒症,病死率超过了 25%。 在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过程中,细菌来源的内毒素(LPS)能引起组织因子的表达与活化,从而快速启动凝血反应,形成血管内血栓并阻止细菌通过血循环进行传播。但当细菌大量侵入血循环造成全身性重症感染(脓毒症)时,失控的凝血反应将发展成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DIC...
8个案例分享阿尔茨海默症疾病机理和药物研发
2021年6月7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单抗药物aducanumab,这是2003年以来第一个获得FDA批准的新型阿尔茨海默症药物(图1)。随之而来的,便是全球范围对aducanumab的巨大争议。...
“ABC”强强联手,再发CELL | 助力蝙蝠冠状病毒RaTG13跨物种识别分子机制研究
从分子鉴定、样品制备到功能验证,Cytiva(思拓凡)生命科学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Amersham IQ800+Typhoon能让你快速看清各种电泳条带;ÄKTA能帮你制备蛋白、核酸等各种生物分子;Biacore作为分子互作检测的金标准,能为你提供小到离子、大到完整细胞等各种生物分子间互作的精确数据。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是对悬液中的单细胞或其他生物粒子,通过检测标记的荧光信号,实现高速、逐一的细胞分析和分选的技术。...
文献解读 | 关爱婴幼儿健康,Biacore在肠道病毒致病机理研究与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肠道病毒(Enterovirus)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克病毒及新型肠道病毒,会导致多种人类及哺乳动物疾病,如感冒、手足口病及脊髓灰质炎病等。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效果甚佳,但是对其它肠道病毒感染尚缺少特异的控制方法。柯萨奇病毒可通过粪-口途径和口-口途径传播。一般情况下,婴幼儿大多隐性感染;5 岁以下,尤其 3 岁以下儿童,排毒时间可达一个月。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心肌炎等疾病,对婴幼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在柯萨奇病毒致病机理研究与药物开发中,Biacore 能够大显神威,轻松玩转病毒粒子。柯萨奇病毒...
胰腺癌治疗的新曙光 ——Biacore在胰腺癌疾病机理研究与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癌症患者的整体生存率已经普遍提高,但也有例外,那便是胰腺癌。绝大部分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本年内死亡,是所有癌症中生存率最差、死亡率最高的,被称为「癌中之王」。2020 年 Science 十大医学研究与发现之一,便是关于胰腺癌治疗的新曙光。在胰腺癌疾病机理研究与药物开发中,Biacore 分子互作从天然产物、多糖类抑制剂到细胞治疗 CAR-T,应用广泛。Image 01. 天然产物多糖抑制剂半乳糖凝集素 3(Gal-3)与胰腺导管腺癌(PDAC)相关,可作为候选治疗靶点。上海药物所丁侃教授课题组从三七花中提取了多糖...
流感多发季看TA怎么保护你—— Biacore助力B型流感病毒感染种间限制机制新发现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王晓钧团队在《PLoS Pathogens》杂志刊载了题为 「Selective usage of ANP32 proteins by influenza B virus polymerase: Implications in determination of host range」的文章。该文章系统性地揭示了 B 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种间限制机制,发现宿主 ANP32A&B 蛋白是决定 B 型流感病毒聚合酶活性的必须关键因子。图 1...
Biacore医学应用精选——心脑血管疾病机理研究与药物开发
心脑血管相关疾病,2020年到现在,新冠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堪称21世纪以来头号传染病。而在已经逐步恢复正常的国内,我们的视线依然应该放在那些重大疾病上,典型的就是心脑血管相关疾病。 去年顶级医学杂志《The...
关爱老人,让“夕阳”更美:Biacore 在阿尔兹海默症治疗药物开发与疾病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老年人群最常见的痴呆形式之一。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发布的《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显示,全球每 3 秒就约有一人患阿尔茨海默症,而据报道全球每年用于治疗 AD 的相关费用超过 6000 亿美元,AD 俨然成为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图1 阿尔兹海默症宣传图2019 年 11 月 2 日,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与上海绿谷联合研发的 GV-971(甘露特钠胶囊,商品名「九期一」) 获批有条件上市(图 2)。作为在过去十七年里在全球范围内唯一上市的治疗 AD...
正式收录中国药典,Biacore 持续助力糖尿病药物研发
7 月 2 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正式颁布 2020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此版药典将于今年 12 月 30 日起正式实施。其中,以 Biacore 为代表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法(SPR)正式收录于新版药典,以其直接测定结合反应,并能精密测定亲和力,包括结合/解离速率的优势,被推荐用于免疫原性测定、结合活性测定、分子间亲和力测定以及复杂样品中待定蛋白质浓度的测定(图 1)。图 1,中国药典 2020 版关于 SPR 的部分截图作为分子互作检测的金标准,Biacore...
关爱女性,呵护健康–Biacore在乳腺癌药物开发与疾病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乳腺癌 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乳腺癌新发病人数持续增长,国家癌症中心 2019 年发布的报告显示 2015 年中国乳腺癌新发患者数为 30.4 万人,其中 20%~25% 的乳腺癌患者为 HER2 阳性患者。虽然针对这类患者已存在一些治疗药物,但 HER2 阳性乳腺癌的临床实践尚有巨大的治疗需求未得到满足,患者面临着复发和耐药等诸多问题。2020 年 6 月 19 日,三生国健药业 (上海) 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注射用伊尼妥单抗(商品名:赛普汀®)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如图 1...
连发五篇:看Biacore如何助力新冠病毒入侵机制研究及治疗药物发现
随着连续多天的新增病例清零,以及一座又一座城市的「解封」,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在广大医务人员的日夜奋战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得到了有效阻断,国内抗击疫情也已取得阶段性胜利。然而海外的疫情却日益恶化,截至 4 月 1 日,海外累计确诊的病例已经超过 75 万,超过 3 万人死亡。 病毒肆虐的背后,是到目前为止仍然对新冠病毒的入侵机制缺乏详细的了解,也无十分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研究新冠病毒的详细入侵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高效、低毒的药物仍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对抗新冠病毒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