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core揭示全球主导株Omicron BA.5的结构基础及物种识别能力
近期,多个新冠Omicron亚变种相继出现,如BA.2、BA.2.12.1、BA.4和BA.5,其中BA.5已成为全球主导株。此外,BA.2.75在一些国家显著增加。迫切需要探索它们与受体的结合能力和跨物种传播风险。中科院微生物所高福院士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刊发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receptor binding and broader interspecies receptor recognition of currently circulating Omicron...
从多物种分析到点突变确认 — Biacore揭示Omicron宿主扩展机制
自新冠疫情爆发,各类新冠突变毒株层出不穷。被冠以“毒王”称号的Omicron,曾创下一周时间传播6大洲,并在全球范围引发新一轮感染浪潮。预防“毒王”首先就需要对其起源进行追溯,目前针对Omicron BA.1共有三种起源假说: Omicron或其前变体在人类中已存在很长时间,只是未被发现。 Omicron由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体内进化而来。 Omicron源于动物体内的适应性,即先由人传播给动物,在动物体内突变重组后,再次反向传播给人。...
持续关注!新一代 Omicron变种 BA.4/5 流行!
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 (SARS-CoV-2) 的出现,迅速引发了大流行。据估计,SARS-CoV-2基因组中每天都将产生单点突变。虽然大多数突变是无效的或产生的影响较小,但也会有少数突变给病毒带来生存优势,从而导致快速的、更大规模的传播。迄今为止,新冠病毒中的一些优势变种已经导致了连续的感染高峰:最开始是Alpha,其次是Delta以及现在依然在流行的Omicron。...
那些年中检院利用Biacore所发表的文章(上)
随着以Biacore为代表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先后收录入美国、日本和中国药典,并被推荐用于药物活性浓度定量、亲和力与动力学表征、免疫原性检测等。Biacore已经广泛应用到药物开发的多个环节,截至目前已有上百款药物在研发、生产及申报中都大量使用Biacore。...
一年连发6篇高分文章 | 快来瞧瞧他们用了啥?!
延期了一年的奥运会正在hot的东京如火如荼的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奥运健儿们在奥运赛场上争分夺秒、争金夺银。而同样正在攻克科研难题的你,是否也期待着夺得属于自己的“金牌”?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分文章的发表,绝对离不开优秀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手段。今天为大家介绍一款基础科研中的“夺金”利器——Biacore,它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就帮助清华大学张林琦教授团队发表了2篇《Nature》、1篇《Immunity》、2篇《Nature Communications》与1篇《Cell research》。...
连发五篇:看Biacore如何助力新冠病毒入侵机制研究及治疗药物发现
随着连续多天的新增病例清零,以及一座又一座城市的「解封」,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在广大医务人员的日夜奋战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得到了有效阻断,国内抗击疫情也已取得阶段性胜利。然而海外的疫情却日益恶化,截至 4 月 1 日,海外累计确诊的病例已经超过 75 万,超过 3 万人死亡。 病毒肆虐的背后,是到目前为止仍然对新冠病毒的入侵机制缺乏详细的了解,也无十分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研究新冠病毒的详细入侵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高效、低毒的药物仍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对抗新冠病毒的当务之急。...